|
|
電信博物館 > 移動通信 > 窮移動通信之理 >
移動通信系統大看臺
走近cdma2000
在諸多的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cdma2000、W-CDMA,以及我國提出TD-SCDMA,其中cdma2000全名: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2000,如同WCDMA由GSM衍生而來的道理,cdma2000還是從cdmaOne(就是原來的一種窄帶CDMA系統)蛻變進化出來,支援3G的一種制式。目的是確保投資發展 CDMA的網絡商,能夠簡單及有效率地由cdmaOne過渡到3G進程。共分為兩個階段進化的cdma2000,第一階段將提供每秒144Kbps的數據傳送率,而當數據速度加快到每秒2Mbps傳送時,便是第二期。到時,好像WCDMA一樣,支持移動多媒體服務,是CDMA發展3G的最終目標。
美國TIA TR45.5向ITU提出的RTT方案稱為cdma2000,其核心是由Lucent、Motorola、Nortel和Qualcomm聯合提出的Wideband cdmaOne技術。cdma2000的一個主要特點是與現有的TIA/EIA-95-B 標準向后兼容,并可與IS-95B系統的頻段共享或重疊,這樣就使cdma2000系統可從IS-95B系統的基礎上平滑地過渡、發展,保護已有的投資。另外,cdma2000也能有效地支持現存的IS-634A標準。cdma2000的核心網是基于ANSI-41,同時通過網絡擴展方式提供在基于GSM-MAP的核心網上運行的能力。
cdma-2000采用MC-CDMA(多載波CDMA)多址方式,可支持話音、分組數據等業務,并且可實現QoS的協商。cdma-2000包括1X和3X兩部分,也可擴展到6X、9X、12X。對于射頻帶寬為N×1.25MHz的cdma2000系統,采用多個載波來利用整個頻帶,圖1給出了N=3時的情況。支持一個載波的cdma2000標準IS2000已在1999年6月通過。
為實現高度模塊化的設計,cdma2000系統采用了三層設計:上層、鏈路層和物理層。所有高于鏈路層的業務(類似OSI模型網絡層、傳輸層、會議層、表示層和應用層的功能)總稱為上層實體。各種上層實體實現由鏈路層提供的數據傳送業務。鏈路層發送數據傳送業務,并利用物理層編碼和調制信息與基站通信。
1.上層
cdma2000的上層所包括的不同業務基本分為三類:
話音業務包括PSTN接入、移動臺與移動臺間的話音和IP電話;
用戶終端數據承載業務包括分組數據、電路數據和短消息;
信令控制移動臺的各種操作。
2.鏈路層
根據特定的上層業務的需要來支持不同層次的業務質量。實際上它將邏輯數據和信令映射到物理層上。該層可以分為兩個子層:鏈路接入控制(LAC)和媒體接入控制(MAC)。
3.物理層
cdma 2000的物理層為一組邏輯信道提供編碼和調制業務。其中內容比較復雜,在此不做進一步的介紹。
[上一頁] [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