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電信博物館 > 移動通信 > 潮流擋不住
> "藍牙"撲面而來
技術簡介
"藍牙"是一種短距的,點對多點的聲音和數據傳送的無線連接技術。為了能達到在全球均能運作的目標,系統所需之頻帶必須是全球各地均能很容易取得的頻帶,且此頻帶必須是未受法規限定頻帶及公開給無線電使用的,唯一符合此項要求的便是2.45GHz一-稱為工業、科學、醫療(ISM)的頻帶。
在美國及歐洲此頻帶規范在2400~2483.5MHz之間;在法國及西班牙則只有其中的部分頻帶可以被取得;在日本則為2471~2497MHz之間可以被使用。因此,此系統可在全球的無線通信系統中運行,只要將無線電發收器設定在2400~2500MHz,便可以涵蓋整個范圍,并在這段頻帶中去選定合適的范圍。藍牙所采用的就是全球通用的2.4GHz頻帶的短距無線連接技術。其組件主要是芯片與無線電收發器兩部分,芯片底部附有USB傳轉板,用來連接電腦電話或其它電子產品,當芯片收到電子信號后,就將其轉化成無線電信號,送到無線電收發器發送出去。它能夠穿過固體和非金屬物質傳送,其一般連接范圍是從1~10m,但通過增加傳送能量的方法,其范圍可擴大到100m。
藍牙作為一種低成本、高效率、高能量的聲音和數據網絡技術的特別設計,它是由IMS/Se代號頻率擴充有利信道加快跳頻以減少干擾。短數據容納系統可使其在干擾中增加處理能力,而聲音代碼的功能則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可避免運轉中的錯誤率和減少成本的總數。這些作用使藍牙即使在極度的干擾面前也可以反應靈敏,運轉自如,并可提供高數據率連接,在信號狀態良好的情況下,無須另加附帶功能,即可運作良好,執行完備功能可減少干擾,使固定連接得以保持。
[上一頁] [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