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電信博物館 > 移動通信 > 窮移動通信之理 >
移動通信系統大看臺
電路型與分組型之別
互聯網高潮把人們的目光引向作為組網協議的IP。IP原本是為數據專用,如今卻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于語音(VoIP)。這項技術正不斷地被加以改進,用來提高傳送質量。IP被應用于 GPRS 網絡是因為GPRS被設計為承載業務,支持基于標準數據協議的應用。
分組交換同傳統電路交換相比有許多優勢,其中主要一點是分組交換允許眾多用戶共用同一物理設施,而一條電路只能由當前用戶專用。這一優勢尤其適用于突發性極強、對延遲變化不敏感的數據業務。因此當鏈路帶寬允許時就能夠實現數據的緩沖和傳送。這種功能通常被稱作"統計復用",可以通過帶寬的共用節省基礎設施供應的成本。而且,運營商還可以通過同時支持語音和數據兩種業務開始向單一網絡發展,從而支持這兩種業務,并進一步節約運營成本。
同電路交換相比,分組交換將大大降低每比特的成本。分組交換可擴展性強,非常適合用戶/服務器結構,這種結構反之又促進它本身未來的發展和提高。例如,可以引入新服務器承載新的業務和應用而不會干擾現有業務。現有基礎設施可被用做基礎平臺來增加語音業務和數據業務的數量和類型,同時支持現有用戶增長率。
分組傳輸優越于互連電路的一般趨勢與各類運營商和各類業務都有關。基于分組的新技術,如異步傳輸模式(ATM),已開始展現該概念在增大容量、提高運營速度時是多么有效。
結果,網絡基礎設施將融合到一起,為語音和數據提供互動功能和端到端的服務質量(QoS)。對于W-CDMA和其他3代網絡來說,ATM通過綜合不同媒體和提供額外帶寬、可選擇的服務質量以及傳輸特性實現了更廣泛的、曾經被視為不可能實現的應用。這就是下一代服務傳輸的實質,而不管采用哪種接入技術。
對比內容 |
無線信道 |
鏈路建立時間 |
傳輸時延 |
傳輸速率 |
網絡升級費用 |
提供相同業務代價 |
電路型數據業務(9.6kbps以及數據業務HSCSD) |
專用,最多4個時隙捆綁 |
呼叫建立時間長 |
短,適合于實時性強的業務 |
從小于9.6kbps到57.6kbps |
初期投資少,需增加IWF單元及對BTS/BSC進行軟件升級 |
價格昂貴、占用系統資源多 |
分組型數據業務(GPRS) |
共享,最多8個時隙捆綁 |
短,有"永遠在線"之稱 |
適度的傳輸時延 |
最大171.2kbps |
費用較大,需增加網絡設備,但節省基站投資 |
價格較便宜、占用系統資源少 |
[上一頁] [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