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電信博物館 > 移動通信 > 窮移動通信之理 >
移動通信系統大看臺
AMPS系統的簡介
模擬移動通信系統是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發展的早期階段,在1946年,第一種公眾移動電話服務被引進到美國的25個主要城市,每個系統使用單個大功率的發射機和高塔,覆蓋地區超過50公里,但僅能以半雙工模式提供語音服務,卻使用120kHz帶寬。雖然經過了后來技術的進步而提高了頻譜使用效率,提供了全雙工、自動撥號等功能,但提供的服務由于頻道的數量很少以及呼叫阻塞等原理不能滿足使用。在50和60年代,AT&T的貝爾實驗室和全世界其他的通信公司發展了蜂窩無線電話的原理和技術。利用在地域上將覆蓋范圍劃分成小單元,每個單元復用頻帶的一部分以提高頻帶的利用率,即利用在干擾受限的環境下,依賴于適當的頻率復用規劃(特定地區的傳播特性)和頻分復用(FDMA)來提高容量。從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蜂窩移動通信。
一個典型的模擬蜂窩電話系統是在美國使用的高級移動電話系統(AMPS),AMPS系統采用7小區復用模式,并可在需要時采用"扇區化"和"小區分裂"來提高容量。與其他第一代蜂窩系統一樣,AMPS在無線傳輸中采用了頻率調制,在美國,從移動臺到基站的傳輸使用824MHz到849MHz的頻段,而基站到移動臺使用869MHz到894MHz的頻段。每個無線信道實際上由一對單工信道組成,他們彼此有45MHz分隔。每個基站通常有一個控制信道發射器(用來在前向控制信道上進行廣播),一個控制信道接收器(用來在反向控制信道上監聽蜂窩電話呼叫建立請求),以及8個或更多頻分復用雙工語音信道。
在一個典型的呼叫中,隨著用戶在業務區內移動,移動交換中心發出多個"空白-突發"指令,使該用戶在不同基站的不同語音信道間進行切換。在AMPS中,當正在進行服務的基站的反向語音信道(RVC)上的信號強度低于一個預定的閥值,則由移動交換中心產生切換決定。預定的閥值由業務提供商在移動交換中心中進行調制,它必須不斷進行測量和改變,以適應用戶的增長、系統擴容,以及業務流量模式的變化。移動交換中心在相鄰的基站中利用掃描接收機,即所謂"定位接收機"來確定需要切換的特定用戶的信號水平。這樣,移動交換中心就能找出接受切換的最佳鄰近基站,從而完成交換的工作。
[上一頁] [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