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核電的措施
發展核電事業要穩步前進,同時還需采取以下措施:
(1)要利用國外的資金購買國外的設備和技術,以促進中國核電的發展。中外合資的廣東大亞灣核電站是一個成功的范例。它的發電量70%輸往香港,既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又學習了大型核電建設技術。
(2)核電站采取滾動發展的方針。核電站投資大,建設周期長,但發電成本不高,在還本付息后期就可以產生較多的利潤,其后利潤會更多,可以利用所獲利潤,進行核電滾動發展,這與水力發電有相似之處。
(3)實行規模經營。核電站址的選擇要適當,既要選擇在靠近用電負荷中心的地方,又要與城市保持適當距離。這并不是對核電安全可靠性有什么懷疑,而是考慮到建設期和運行期核電站能實行封閉式管理,以防止意外的干擾和破壞。站址要留有發展的余地,盡可能有進行二期、三期擴建的條件,縮短工期,簡化管理機構。
(4)在建設中一定要貫徹安全第一的方針,實行嚴格的質量管理,如果發現有質量不合格的地方,寧可推倒重來,延長工期,決不馬虎遷就。要注意核電運行人員的培養與訓練,從嚴治廠,樹立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
(5)通過引進外資和技術,密切跟蹤21世紀國際核電技術發展趨勢,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充分利用我國現有的核電科研、設計、建設、管理和設備制造能力,通過學習、消化、吸收、創新,努力實現設計自主化和設備國產化,以迎接未來百年中國核電較大發展局面的到來。
雖然,在軍轉民的過程中,承受了停產、轉產的巨大壓力,克服了種種艱難困苦,才形成了今天以核電為標志的軍民結合的核工業新格局,但是,核工業仍面臨著艱苦奮斗的形勢。
現在,我國確定了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改革目標。因此,中國核工業總公司也必須樹立企業的前途只能由市場決定的新觀念。核工業要圍繞“轉換機制”,重點研究實行軍品擇優、民品放開的原則,進行股份制改造、仿“三資企業”的試點,發展第三產業,進一步增強大中型企業的活力,積極探索大院大所走企業化的道路。
核電的政策考慮
體制局限與認識失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