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冬天冷空氣南下對東海帶魚汛有影響?
東海冬季帶魚汛是我國最大的魚汛,一般從立冬開始,到翌年的雨水或驚蟄結束,歷時約三個多月。
秋、冬季,北方冷空氣頻繁南下,海洋上出現了外海暖水減弱和沿岸冷水擴展的情況,原來棲息在黃海和長江口外比較分散的帶魚,由于海洋環境的變化,便集群沿浙江近海自北而南作季節回游,構成東海冬季帶魚漁場。它北起長江口外的佘山、花鳥山,南至浙江南部的洞頭、南北鹿島等沿海。
漁汛期間正值冬季,經常有北方強冷空氣南下侵襲漁場,對東海帶魚汛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冷空氣南下時伴隨著偏北大風,大風掀起巨浪,會影響漁船作業;另外,由于氣溫驟降,海水溫度隨之迅速下降,促使魚群南下。因此,如果漁汛期間冷空氣強大而且頻繁,魚群南下的速度加快,這樣捕魚的天數就會相應地減少。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大風有它不利的一面,也有它有利的一面,因為冷空氣南下引起海水的劇烈攪動,使海洋中的暖水與冷水強烈地混合,形成混濁程度不同的各種顏色的海水(漁民叫做水夾),帶魚一般在白清的水夾中集群;同時,由于大風使沿海近底層的海水變得混濁,不適宜于帶魚棲息,于是它就浮向中上層,驅使帶魚集群,形成中心漁場,這樣大大便利了機帆船和帆船的捕撈。漁民抓住大風能夠產生水夾,形成漁場的良好時機,多撒網,快捕魚,往往一網就能捕到幾萬斤帶魚,獲得豐收。由此可見,冷空氣有節奏的南下,能夠達到大風促使帶魚密集的天然作用,這就是冷空氣對冬季帶魚汛有利的一面。
另外,帶魚汛開始得早遲,主要與立冬前后天氣的冷暖有關,而冷暖又與當時冷空氣南下的次數和強度有關。還有,冷空氣南下時,如果刮東北風,混合水系則推向沿海里側,中心漁場也偏里;如果刮西北風,混合水系就推向外海,漁場就偏外。因此,冷空氣南下引起大風的風向與漁場的位置也有一定的關系。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