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石油和天然氣維持原樣的開采活動
石油泄漏會導致海洋生態環境廣泛的破壞。人們對1984年3月24日在阿拉斯加水域因石油泄漏而造成的悲劇至今記憶猶新。當時運輸石油公司和有關的人士認為這種事根本不會發生在威廉王子海峽,即使發生事故,緊急救援行動也能迅速把災難減少到最低程度。然而事故確實發生了。油輪“愛克森·瓦爾迪茲”號撞在了布賴礁上,1090萬加侖的北極原油噴涌而出,傾瀉在海峽潔凈的水面上。雖然觸礁后立即采取了卸油措施,但也為時太晚,兩天的緊急行動收效甚微,剩余的4200萬加侖原油也幾乎全部流人了大海。
工人們為保護海岸線做了極大的努力,但由于缺少應急的設備,當起風時,沒能阻止住油污的擴散,致使該區的貝類、海獺和海鳥死亡殆盡。
此外,石油鉆探過程中傾倒的廢物和原油對海洋生物也有顯著的毒害作用。井口噴出的石油和隨意丟棄的裝備可能殺死海獸和海鳥。一些關鍵地區如白鯨生活的環境、海鳥的繁殖地等也特別容易受到海上石油開采和運輸活動的侵害。
海上石油的勘探、生產活動和油輪發出的噪音也會產生嚴重的環境問題。在勘探時,人工地震可能導致某些海洋生物的死亡。當然現在這種方法已被儀器發出的聲探方法所替代。長期以鯨為生并對弓頭鯨進行過仔細觀察的愛斯基摩人說,弓頭鯨對噪聲極為敏感。最后的研究表明,波弗特海上為保護鉆井船而使用的破冰船發出的噪聲,足以使周圍25~35公里環帶內50%的鯨逃離。對于海獸的信息傳遞、回聲過程和對不同音量的反應,科學家們還所知甚少,以至于難以回答有關海獸受石油生產和運輸噪音驚嚇的準確程度。
在挪威和蘇格蘭北部,魚的繁殖場受到了大規模建筑活動的破壞。為了在北冰洋上采油,石油公司建冰路、堤道和砂礫島,所有這些活動都局部改變了海洋生態環境,并有可能破壞魚的產卵過程和改變海洋生物的洄游路線。
在海上石油生產過程中,居民點的建立或擴大,對岸上的影響最大。例如,普里比洛夫島上的圣保爾小城原來只有550人,在石油開發過程中入口增至827人,使本來就脆弱的環境承受更大的人口壓力。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