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些青年干部說:在學校里要學的科目太多,進度很慢,還是在家里自修好一些。這種看法當然是不妥當的。自修只能看作是在正規學習進行中的輔助辦法,在無法參加正規學習時候的代替辦法。
必須知道,在學校里(或參加任何學習班)學習有很多優點:第一,是能夠得到系統的、全面發展的為現代公民所需要的常識;第二,是水平高于我們的教師會較快地帶我們上路,并且能夠及時指出容易被我們忽略的要點和關鍵所在,又能夠幫助我們解釋疑難,減少暗中摸索的時間;第三,有檢查有考核,易于暴露和及時糾正我們學習中的缺點;第四,和同學在一起,可以互相幫助,互相鼓勵。所有這些,都不是用自修的方法能夠得到的。但同時也應當培養自修的習慣,這樣,一來可以補助學習的不足,二來準備在不能參加學習的時候,能掌握“自修”這一重要的學習方法。
自修是一種比較艱苦的學習方法,但它的優點是無論何人、何時、何地都可以采用。只要我們能按部就班,不懈不怠,繼之年月,它是可以幫助我們達到科學的光輝的頂點的。凡是具備了普通語文修養的人,就可以運用自修來擴大自己的知識范圍。就我所熟悉的數學而言,只要我們肯于自修,便能夠使我們進入數學的堂奧。 但是由于沒有督促檢查,沒有領導指引,自修往往自流,以致有始無終。我個人就有過一些痛苦的經驗:由于急躁,想一蹴而成,我常常逾規前進,在最初一個時期看來似乎很有成績,但一旦運用對卻發現運用不靈,而是一鍋夾生飯。這時,前進不行,回頭又不甘心,這種情況幾乎使我喪失信心,中途而止。夾生飯重新回鍋是件極不愉快的事。 我想,一定有不少苦心自修的人有過同樣苦痛的經驗。因此,無論自修哪一門功課,最重要的是避免焦躁,循序前進,才是上策。如果不幸和我有相同的經驗,唯一補救辦法就是重新從頭做起。自修時的另一缺點是往往自以為通,自以為懂,書上的習題會做,書上的定理會背,但若干年后回顧一下,以往所謂的通和懂不過是浮面的、形式上的了解,一遇到原則性的變化就墮入五里霧中,摸不著頭腦了。這一缺點,雖然可能是學習過程中極難避免的,但如果自修時能夠認真思考,仍可能減輕它的嚴重性。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對原理、原則談來似乎了解了,但在具體應用時百無一能。此外,虎頭蛇尾、有始無終、“一曝十寒”等毛病就不在話下了。
總之,我覺得,自修能有成績的主要關鍵在于毅力和耐心。應當正確地認識為了什么在自修,也應當正確地認識“自修”較“參加正規學習”為艱苦,所需要的時間更多,圖快貪多是自修成功的敵人,必須用“涓涓不息,而成江河”的態度,持之有恒,行之有素,才能夠完成自修所要達到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