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應當提出的是不急不躁,細嚼慢咽,一步不懂不輕易走下一步。每一方法都力求運用熟練。讀十本八本,不甚了解,反不如把一本書從頭到尾讀得精通爛熟
。所謂爛熟不只是會背會算,而是能掌握基本精神、基本原理,能夠靈活運用。并且必須注意它的連貫性,依照深淺,一本一本地學習下去。例如,在學數學的時候,不要在算術的基本運算還未掌握的時候,就去搞搞代數,摸摸幾何
。這樣做法會陷于一事無成的。學到新的、高一級知識的時候,必須一有機會就聯系起舊有的、低一級的知識來。換言之,如果學了代數忘了算術,學了幾何忘了代數,這樣不但會忘了前面的,而后面的也學不好
。一言以蔽之,我們必須認識科學知識的積累性,學習科學知識有如筑塔,級級上升,每一級都建筑在以下諸級之上,因之,一級不穩,就筑不上去。
其次,必須經常地檢查自己,不要放棄任何可能復習的機會。如果參加有組織的學習,最好經過每一個考試,向輔導人員爭取嚴格的訓練。在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過程中,活的例子會經常遇見的
。百分比當然是家常飯,遇見了它不妨算算。比如政府發表的公報中常有許多數字,如果我們把它們用作復習資料,既可以熟練計算,又可以增加對祖國的具體的感性認識。
第三,是學習的頑強性。學習科學時,必須緊緊掌握“知難而進”的原則,一般說來,難易決定于主觀(指學習,不指研究),決定于已有的訓練。曾經克服過不少困難,則“難”將變為“易”。望而生畏,“易”也變“難”。譬如學下棋,剛學的時候,不知從何下手,下了三、五十盤之后,也就能看出一步兩步了
。訓練有素的老棋手,卻能看上十步八步。在中學知識階段學習科學知識,如果能夠看上一步兩步,一般講來,就能夠完成我們的學習任務!難的是在我們初學以后,碰到需要能看上一步兩步的問題,就會感到束手無策,無路可通
。但是,只要我們能堅持地頑強地努力一下,就會豁然開朗的。那時節心懷喜悅,信心大增,學習的興趣也就更大了!
第四,培養對所學科目的興趣。上節已經談到學習興趣的來源之一,如果有人輔導這就更容易了。輔導員可以在生活中,在業務中選些生動的、具體的例子,來幫助大家,那就更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習的熱情
。學習的人能夠如第二點所提出的方法找習題演算,當然也是提高興趣之一法。而最可靠的是第三點中所提出的方法,克服困難后的樂趣,那是信心和勝利的交響曲
。有了興趣就會樂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也就會擠時間來學習了。
最后應當談的是時間問題。學習的敵人是“一曝十寒”,所以我們必須要有經常的可靠的時間。我們每天如果能有一小時,或每周五小時的保證,就易于把學習搞好
。廠礦企業機關能為干部們在提高科學知識水平上花一些時間,是對人民事業的極有意義的投資。所以如果領導干部能夠在時間方面適當地給予保證,那是可以促使學習者有成績的
。但另一方面,每一個干部自己也應當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盡可能地掌握好自己的時間來完成學習任務。把握時間的方法之一,是利用間隙,特別是間隙中短暫時間的利用
。舉例說,在公共汽車站上經常有人在看書,這就是抓緊利用時間的方法之一。不要輕看這樣的時間,每天如果抓住了三次二十分鐘,日積月累,可以學得不少東西
。把學習的材料經常帶在手頭,一有空便翻開來看,據個人的經驗,這對于一個工作繁忙的人,是很好的學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