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中國數學家較快地了解世界數學的最新成果,他在國內舉辦了多次學術會議,當時稱為“雙微會議”。陳先生利用他的影響,請了不少國際知名數學家到中國來作學術報告。陳先生非常重視中國數學人才、特別是年輕數學家的培養,他推薦了一批中青年數學家去國外訪問,這些人對推動中國數學進步起了很大作用。后來這種做法成為一種制度,每年在全國選拔優秀大學畢業生去國外留學,我們稱之為“陳省身項目”。
1983年,我在美國哈佛大學數學系訪問,有一次陳先生到哈佛開會,就跟我談起,他要到中國南開大學辦一個數學研究所。陳先生清楚地知道要培養一大批人才,需要有良好的環境,而一個好的研究機構是營造學術環境的重要條件。在陳先生跟我講這個計劃的時候,他在美國的工作還沒有結束。這時美國政府接受美國數學家的建議,要創辦幾所由國家出錢的研究機構,其中一個就是在伯克利的數學科學研究所,陳先生是這個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長。這說明陳先生在工作非常繁忙的情況下,就計劃到南開辦數學研究所,以進一步推動中國數學水平的提高。我事后了解到,他在一年多以前,已經和南開大學以及國家有關單位在商量這個計劃。這以后,他每年就回國較長一段時間,為創辦南開數學研究所花了大量精力。對于一個好的研究所來講,較為齊全的圖書配備是非常重要的條件,陳先生深知這一點,他親自寫信爭取國外有關出版社的支持,因此,南開數學研究所在不長的時間就有了一個比較好的圖書室。研究所在陳先生的親自主持下發展得很好,舉辦了很多高水平的學術討論會。
在中國的數學取得了一定發展之后,陳先生認為應該使國際數學界對中國的數學發展情況有進一步了解。他和丘成桐先生提出了在中國舉辦一次世界數學家大會的建議,得到了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2002年世界數學家大會在中國舉辦,陳先生是這屆大會的名譽主席。這件事不僅增進了國際數學界對中國數學發展狀況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鼓舞了中國數學家的信心。
2000年,陳先生回國定居,他雖然已到耄耋之年,但是對數學研究和教學仍然抓得很緊,仍不遺余力地為推動中國數學發展貢獻他的力量。陳先生對數學研究的執著精神令人感動,可以說,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他的工作才停下來。他最后幾年生活和工作在南開數學研究所,為我國年輕一代數學家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雖然陳先生已經離開了我們,我相信他的治學精神對中國數學界將會有深遠的影響。陳先生的教導,他作為一代數學大師的風范將銘刻在人們的心中,成為中國數學家前進的鞭策和動力。
陳先生不只一次滿懷深情地提出中國不應該僅僅是一個數學大國,還應該在21世紀成為一個數學強國。我想,經過幾代中國數學家的努力,陳先生的希望一定能變成現實。
陳先生,您安息吧!
光明日報12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