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
在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2002.8.20
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我們感到特別高興。我謹榮幸地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中國科技工作者,向從世界各地前來參加這次大會的嘉賓和代表們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本屆費爾茲獎和奈瓦林納獎獲得者表示最衷心的祝賀。我上面說感到“特別高興”,是因為數學一向以其輝煌的智力成就而被尊為“科學的皇后”,如上一世紀哥德爾定理的提出與費馬大定理的證明就是一例。數學又是“科學的仆人”,正如偉大的德國數學家高斯在提到數學作為“科學的皇后”的同時所指出的那樣。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數學的應用更是經歷了空前蓬勃的發展。數學家們創造的高度抽象的語言、結構和方法,被反復證實是其它科技領域和社會生產實踐中普遍適用的工具,這恰恰反映了數學理論與客觀世界之間深刻而奇妙的聯系。請回顧一下黎曼幾何與相對論;圖靈機與真實的計算機;還有拉東積分與CT掃描儀!數學,高度抽象而又廣泛應用,對現代文明與人類進步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有光輝的成就,但在三、四百年前漸趨衰落。1915年,中國第一個民間綜合科學組織--“中國科學社”成立,其創始人是一批海外中國留學生,其中有一位數學家,他是中國獲得博士學位的第一人。“中國科學社” 一開始只有180名會員。從那時到現在已將近一個世紀,今天科學的種子已經在中國大地上開花結果。特別是1978年以來,改革開放的方針給中國的科學研究與教育帶來了新的活力。我們已建成了一個巨大的群眾學術團體網絡和完整的專業科研機構系統。我們的科研隊伍在廣泛的領域從事著前沿性的探索。
在過去二十年間,中國科學家建成了正負電子對撞機、大型計算機和強激光源;培養了優良的雜交水稻并成功地進行了基因測定;創造了有效的漢字處理系統;建成了衛星遙感地面站和全國范圍的生態觀察站等等。在數學方面,據我所知,中國數學家在諸如數論、定理機器證明、微分幾何、拓撲學、復分析、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數值分析和控制論等領域里也都取得了具有國際水平的成果。
人類正邁進一個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社會的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于知識的進步。這一趨勢對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來說既帶來了無限的機會,同時又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奮力拼搏,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為正在到來的人類知識經濟時代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科學研究是國際性事業,任何民族都不可能在與其它國家或地區相隔絕的情況下獲得成功。
在數學科學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意義尤為重大。數學作為一種普遍的科學語言,可以說是地球上不同文化相互融合交匯的粘合劑。歷史上東方十進位制數碼的西傳與希臘幾何的東傳,就是這種融合的生動體現。我衷心希望21世紀的第一次國際數學家大會將揭開世界文化交流史上新的一頁。我們愿意為促進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作出新的貢獻。
最后,預祝大會圓滿成功,祝大家在北京工作順利,生活愉快!
地點:人民大會堂
|